多学科交叉视野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 2015-11-13 浏览次数: 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实施,事关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多学科交叉视野下,研究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评价体系;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提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切实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要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对大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知识,构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目标。交叉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要求兼顾人才发展所需的多个领域,有利于创新人才理论体系的完善。我们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满腔热情,要让大学生掌握扎实的、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更要让大学生具备将科技知识转化为为人类造福的生产力的能力,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能力,争取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二是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当前,要结合新的形势,要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切实改变原来的与时代不合的教育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方法、手段,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要从各个专业方向上来配备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立一支政治理论素养高、业务水平强的理想信念教育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努力开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局面。

三是要拓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当前是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载体建设上应该转变理念,传承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积极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学习阵地、舆论阵地、生活阵地。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校园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不断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品位。社会实践是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中国梦”等实践活动,真正理解课堂教育理论知识,从而转化为内心的理想信念。

四是要坚持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对生命的一种关爱,对人格的一种尊重。实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要按照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每位大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理想信念教育过程。要在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活力的同时,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建设,同时,要有利于高校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五是要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高校主要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各类关系的和谐与否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否有效的关键之一。要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各种关系的和谐相处。教师德高望重,爱岗敬业,就会受到学生的敬佩和爱戴,就会提高理想教育的效果。学生喜爱学习,尊敬师长,就能激发教师更大的热情投入教育;行政工作人员与师生关系好,双方同心协力,就能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促进大学生更好健康成长成才。

六是要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和谐环境。高校要善于利用现代各种技术、理论与方法,针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分析重大事件、宗教、民族、社会热点等,积极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对于复杂的高校周边环境,高校要维护大局,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美学、生态学等原理,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从而陶冶大学生情操,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多学科交叉视野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