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亮点铸就精神文明建设金名片
发布时间: 2015-11-27 浏览次数: 50

十大亮点铸就精神文明建设金名片

时间: 2015-08-1315:33:31 星期四 来源:德清新闻网

近年来,德清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素质提升为重点,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

公民道德教育馆 全国首创的道德主题馆

公民道德教育馆于2009年开馆,是全国首个集中展示道德典型人物事迹的综合性教育场馆。设有敬业之道、爱家之德、立人之品、乐善之行等八个展区,以图文影像、实物资料、主题活动等形式记载了德清特色的人文道德传统。

倾其所有、奉献爱心的拉煤老人陆松芳;视诚信比金子贵重的村妇蒋引娣;为新闻事业燃烧生命的记者许勋……公民道德教育馆中展示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实物讲述着一个个德清老百姓的道德故事,他们的道德善行和社会倡导的道德传统,全部浓缩在展馆之中。这里的一切都显得亲切、真实。

县公民道德教育馆于20091021日开馆,是全国第一个展示道德典型人物事迹的公民道德教育馆。展馆筹建时就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从办馆创意到馆址选择,从征集先进典型到写陈列大纲,从展区设定到图片挑选,得到了群众的积极配合。

草根道德模范一个个平凡感人的故事,使参观者深受感染。“百姓身边涌现的先进人物、好人好事最有说服力、最具教育作用,他们向社会传递出更多的道德力量。”公民道德教育馆的讲解员梁燕告诉记者,5年多来,该馆已迎来5万多人次参观,成为德清市民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首选。

去年,县公民道德教育馆还荣获“全国优秀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称号。

民间设奖 获评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十大创新案例

1997年以来,德清陆续出现了43个以“百姓设奖、奖励百姓”为形式的草根奖项,涉及尊老爱幼、拥军爱国、热爱环保等多方面,累计获奖超6千人次,淳朴向善的乡风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成为德清百姓的最大“财富”。

今年,雷甸镇雷甸村村民张永明捞水草觉得更有劲头了。他被村民推选为“治水模范”,成了村里的“治水英雄”。

与张永明一同被颁发“治水模范奖”的还有三位村民,为他们颁奖的,不是哪个政府部门,而是村里的一名企业负责人。4月初,莫干山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建民自发设立“治水模范奖”。这个奖也是我县第43个民间设立的“草根奖”。

1997年,上柏太平村村民马福建看到村里敬老爱老不足的现状,主动拿出10000元,设立了“孝敬父母奖”,马福建成了我县民间设奖第一人。其实,当年马福建第一个设奖,坊间有着诸多争议。而现在,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民间设奖”已成为我县的一张道德名片,成为社会正能量的输出阵地。

县文明办副主任徐国新告诉记者,我县一直很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十多年来,民间设奖的脚步一直没停下, “消防安全奖”“诚信市民奖”“志国拥军奖”……截至今年7月,已经有43个由民间人士自愿出资设立的“草根道德奖”,获奖人数超过6000人次,涌现了一批令人信服的好人。“民间设奖、奖励百姓”经历了数量从少到多、从民间自发到政府引导的发展历程。

“老百姓自发设奖奖励身边的好人好事,说明了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德清老百姓的心。”县民间设奖协会会长王彦方说。

开学第一课、毕业加一课 探索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新路径

围绕“立德”树人,创新推出了“开学第一课、毕业加一课”两课工程,通过组织未成年人进博物馆(纪念馆)、进道德馆(乡风文明馆、文化礼堂)、进科技馆,举行入学式、毕业式、成人式,实现读好书、做好事、当好人,进一步强化道德实践教育,提升全县中小学生道德素养、科学教养和文明水平。

“孩子们,你们即将踏入小学,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做个品行端正的好学生。别人有困难,要伸出援手,做个乐于奉献的人。”

日前,雷甸镇双溪村的文化礼堂里传出阵阵掌声。十多名即将上小学的孩子正上着他们“开学第一课”。给他们上课的是镇上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吴智恒。

“接下去,还有更多道德导师,比如蒋引娣、高燕萍等道德模范将走进学生毕业典礼。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公民道德教育馆,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毕业加一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孔宝庆表示,“开学第一课、毕业加一课”这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式,能潜移默化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念,帮助孩子们树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人生信念。

一直以来,我县十分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新学期“开学第一课”都是道德题材,以道德模范为成员的“开学第一课”宣讲团已经开展各类道德主题活动500多场次。在此基础上,对高中应届毕业生在踏上新征程前,开展“毕业加一课”活动。

“毕业加一课,既是希望学生们更好地铭记家乡情,在外做一名有道德的德清人,更希望他们能把家乡道德模范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带进校园,让德清的道德种子播撒到五湖四海。”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

和美乡风馆 全省首创的乡风文明展示馆

2010年开始建设,以行政村为单位,以馆藏为主要形式,以村落文化、古今名人、文明乡风、特色产业等内容为展示中心,成为村落文化的传承地、乡风文明的弘扬地与新型农民的培育地,在改善村庄“小气候”的同时,逐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大气候”。

2009年建立首个公民道德馆后,我县又把道德新风引向农村,建起了“和美乡风馆”。这些乡风馆图文并茂地讲解村史、村貌,展示村里的各种“文明榜”,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村落文化和清新纯朴的道德乡风。新市镇厚皋村的和美乡风馆内,都是村民熟悉的名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云昌、一心为百姓治病的好医生姚桂昌、捐钱行善的拉煤老人陆松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陆子来是陆松芳的儿子,这个乡风馆他已经不知道来过多少次,每次看到馆里父亲的照片,他就很激动:“我要向父亲学习,把他一心做好事善事的精神好好传承下去。”

厚皋村党总支书记赵建荣说,从前村与村之间比赛修桥铺路,现在日子好过了,就要比“乡风文明”,通过乡风馆这面“镜子”,可以照照自己的公德言行。

我县通过推动各村设立“和美乡风馆”,介绍本村历史文化、名人先贤,和村民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和好人好事,用以激励村民。到目前,全县已建成104个这样的“和美乡风馆”。

“讲道德”系列工程 打造全社会诚信体系

以“讲道德”为主题,将道德文化充分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陆续实施“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讲道德·更受益”道德信贷工程、“讲道德·更和谐”和谐医患关系工程、“讲道德·更安全”村道文明线提升工程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了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西瓜大量上市,为人们清凉解渴。但每到盛夏,西瓜经常被各种谣言缠身,令瓜农受挫,消费者伤心。在我县,通过“讲道德、更健康”的诚信农产品工程,规范果蔬生产,不仅重振市场信心,也让农民赢得认可。

“诚信农产品联盟”成立于201210月,目前会员达到112个。联盟会员不仅一起打造农产品品牌,更通过举办诚信农产品展销会、建立“诚信生产基地”、构建“溯源”安全体系、实行严格的准入准出制度,让无公害、绿色果蔬走入百姓家。

“联盟是一个整体,会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安全这根弦谁也不敢松懈。联盟有效整合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促进了全县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县农业局副局长赵建宁说。

上午,景缘农庄种植基地,沈国兴正忙着接待一拨又一拨的客商。“卖出去的每一个西瓜、甜瓜,都是我亲手挑过的。”沈国兴不仅坚持亲手挑选,更奉行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绝不以次充好。他不仅坚持使用无毒、低毒农药,更在冬天翻耕时施用农家肥,保持土壤肥力,提高瓜果品质。

诚信农产品联盟理事长、新田农庄负责人佘国兴说,诚信农产品联盟,关键在于“诚信”二字。只要有一两个会员单位出问题,就会殃及整个联盟的信誉。相反,如果没有不诚信行为,消费者对农产品就会有足够的信心,理智对待谣言。农民自然也会受到鼓舞,这是个良性循环。

文化车间·员工家园 核心价值观在企业落地

围绕“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主题,以“车间文化·8+工程”为标准化创建内容,突出“创业文化、创新文化、诚信文化、和谐文化和公益文化”等,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有机融合,逐步形成实现人文关怀、共建员工家园的综合平台。

日前,在钟管镇高联包装的车间内,看不到工人忙碌的身影,也听不到机器隆隆的声音。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精彩的民俗演出,听到的是欢乐的音乐声。

原来,趁着中午午休时间,高联包装的员工在车间内办起了“文化派对”,所有工友都成了现场的观众。

哼着小曲的苗族姑娘熊天英有点激动,天生能歌善舞的她兴奋地从衣柜中取出这套闪亮的民族服,打开钟管镇工会刚刚送来的音响,放起了民歌小调给大伙好好表演一番。

“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企业职工的精神生活,激发了他们的凝聚力和活力。”钟管镇工会主席徐金松告诉记者,打造文化车间,能更好地解决职工需要,服务于基层企业职工。

为助推县内优秀企业进一步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我县将以“车间文化·8+”(企业荣誉、时政之窗、智库讲堂、企业之歌、欢乐文艺、最美评选、心灵驿站、志愿服务、特别创建活动)为基本标准,在各乡镇、平台开展以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企业关怀、企业责任良好为内容的“文化车间”创建活动。

文化走亲 获首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一等奖

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文艺演出、展览、论坛等活动,通过乡镇之间,村、社区之间,县(区)域之间和跨地区文化交流四个层面的文化走亲,走出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德清经验”。

日前,一场由德清、建德、路桥三地文广新局主办、三地文化馆承办的“山江海 三地情”文化走亲文艺晚会在千秋广场举行。

晚会节目形式多样,富有三个地方特色的节目,精彩纷呈。有充满欢乐祥和的舞蹈《盛世欢歌》、川剧《变脸》、戏曲演唱《穆桂英挂帅》,《月亮岛》、彰显异域风情的舞蹈《哇卡哇卡》、歌伴舞《我唱山歌等你来》等,使晚会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县文化馆馆长姚季方说:“文化走亲活动的举办,不仅促进了三地文艺工作者的文化交流,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而且进一步实现了地域间文化的优势互补,互通共融,有效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去年,我县共开展了县区级、县域级以及省外的“文化走亲”活动101场次,观众达11.86万人次。

今年值得一提的还有,“乾元龙灯”还走进杭州望江街道婺江社区。通过这次“走亲”,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婺江社区和乾元镇联合村还正式成了村社友好结对单位。“这次文化走亲,是两地文化互惠,推动镇街文化、村社文化繁荣发展,改善市民文娱休闲活动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乾元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对走亲”为两地搭建了合作平台,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融合。

庙堂改礼堂 抢占农村基层文化阵地

按照“取缔拆除、调整合并、整顿改用、规范管理”的原则,扎实推进小庙小庵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规划和改建47处小庙小庵为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面积达12040平方米,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氛围。

吃过晚饭,雷甸镇雷甸村村民孙卫强快步走出家门,他要到村文化礼堂去唱歌。走进礼堂,热闹气息扑面而来:广场上排舞队翩翩起舞;礼堂内看书、下棋、唱歌的村民其乐融融。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的很难想像,一年前还破破烂烂的庙堂现在竟成了村民流连忘返的文化活动场所。”孙卫强感慨道。

雷甸村闹猛的文化活动背后,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庙堂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针对农村信仰缺失引发的问题,我县结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排摸了58个违法违规小庙小庵进行拆除改造,乱建滥建小庙小庵之风被有效遏制。一年过去,已有47座庙堂被改建为农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起初,几乎没有一个老人同意拆改。但现在仅仅过了一年,他们就完全改变了想法。”村党总支书记沈卓涌乐呵呵地说。

目前,我县通过小庙小庵改建的农村文化礼堂和文化场所已达12040平方米。雷甸镇新利村有五六千名外来务工者,旧庙被改造成文化礼堂后,900多平方米的场地成了外来务工者的文化乐园;在洛舍镇砂村村,旧庙被改建为“新四军纪念馆”;三合乡塘泾村的旧庙改为“防风·治风”主题文化馆;钟管镇北代舍村则建起了“鱼米之乡”文化馆。改建后的文化礼堂正成为村民“留存记忆、寻找乡愁、凝魂聚气”的新文化风景。

“四美”系列创评 “两美”浙江的德清实践

以提高群众素质和居住品质为出发点,开展“美丽阳台、美丽庭院、美丽门面、美丽家庭”创评活动,倡导“绿化、洁化、美化、文化”走进家庭,引导鼓励群众用自己的力量“发现美、创造美、弘扬美”,使现代化的城市与美丽富裕的乡村交相辉映,城美乡美,美美与共。

阳台上养花不稀奇,阳台成了休闲乐园就令人啧啧称奇。

走进武康镇邱会英家的阳台,仿佛置身花海。月季、茉莉花、兰花、绣球花、牵牛花等40多种花争奇斗艳,它们错落有致地生长在阳台东南西北各个角落。赏花、聊天、喝茶,每个周末,邱会英都会和朋友在阳台小聚,放松身心。

今年5月初,我县举行首届“美丽阳台、美丽庭院、美丽门面、美丽家庭”创评活动。邱会英家的美丽阳台从幕后走到台前,在网上评选时获得很多网友的点赞。一种追求品质生活的理念逐渐在我县蔓延。

武康镇党委宣传委员赵哲含介绍,去年武康镇在全县创新开展了首届美丽庭院(阳台)文化节。今年,文化节再度启幕。这一次,活动覆盖到了武康全镇的20个村和12个社区,参与人数比第一届多了一倍都不止。

武康镇五四村,在美丽庭院(阳台)评选中,融入了垃圾分类等文明创建内容。村民韩来根说,去年村里开始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半年时间村里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不仅乡村有了花园般的景致,村民也更加注重村里卫生的保洁。

今年5月,在武康镇成功举办两届美丽庭院(阳台)文化节的基础上,县文明办将创评活动扩大到全县,并进一步充实了活动内容,联合县妇联等部门举办了首届德清“美丽阳台、美丽庭院、美丽门面”创评活动。

道德模范培育机制 “最美人物”层出不穷

我县坚持“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理念,通过多年的培育引导,涌现了广覆盖、多层次、具特色的“最美人物”群体。4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3届都有入选提名;3届省道德模范评选,有5人获省级道德模范。2015年,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还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他们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他们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接见。如今的他们,依旧坚守在这寂寞的小山坳,依旧悉心守护着麻风病人。省皮研所上柏住院部医疗队,用他们的默默奉献,书写着精彩的人生。他们是我们眼中的“最美”。

德清,从来就是一座不乏美的城市。你若是问我,“最美”的人儿在哪里?我一定会回答你,“最美”的人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拉煤老人陆松芳,美吗?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当“最美妻子”高燕萍出现在我们视线中时,又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这些个“最美”是偶然吗?绝不是。

关键时刻涌现的“大爱”源于日常生活无数“小爱”。如何才能让“最美的种子”在德清这片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此,我县做着多种尝试和实践。

在全县,建立全国首个公民道德教育馆;在各行各业,开展“最美职工”、“最美警察”、“最美教师”等“最美系列”评选;在镇村、社区、文化礼堂等主阵地的醒目位置设立“凡人善举”榜,通过开展“好婆媳”、“好儿女”、“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广泛发动群众推选“身边好人”并加以宣传;在医院广泛开展树医德标兵、树技术能手、树服务明星的“三树”活动,促医患关系更和谐;道德大戏《德清嫂》在全县巡演;对不断涌现的“最美现象”,我县以强有力的奖励政策和实打实的厚待、回报,使大众清晰、明确地获得信息——做好事一定会有好报。

在这样的合力攻势下,“最美”之花已然盛开,香满德清。(记者 张哲萍)